时间:2023-06-13 17:17:03 | 浏览:63
撰文 / 周江 (贵州师范大学)
本文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世界旅游日
9月27日是“世界旅游日(World Tourism Day)”。世界旅游日是由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的旅游工作者和旅游者的节日。1970年9月27日,国际官方旅游联盟在墨西哥城举行的特别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世界旅游组织章程。为纪念这个日子,1979年9月世界旅游组织第三次代表大会正式把9月27日定为世界旅游日。中国于1983年正式成为世界旅游组织成员。
今天是“世界旅游日”,
再加上即将迎来今年“十一”最长假期,
相信不少小伙伴已经在计划出行,
那你想好去哪了么?
不如先跟着知力君来看看
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梵净山!
2018年7月2日,在巴林麦纳麦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贵州省梵净山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地。
梵净山位于中国贵州省的东北部地区,是武陵山脉的主峰。它还是目前贵州省出露于地表的最古老的地层,距今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这里地形复杂陡峭,是贵州省为数不多的非喀斯特地貌景观之一。
复杂的森林群落
梵净山地处中国亚热带气候带的中心,由于复杂的地形和巨大的海拔高差,使梵净山的东西坡分别形成了明显的垂直气候带:
西坡:海拔800米以下为中亚热带气候,800~1400米为北亚热带气候,1400~2000米为南温带气候,2000米以上为中温带气候。
东坡:海拔600米以下为中亚热带气候,600~1250米为北亚热带气候,1250~1900米为南温带气候,1900米以上为中温带气候。
由于这种垂直气候带的差异,造成了梵净山植被类型的垂直变化—从海拔530米至最高峰2570.5米,可以划分为5个典型的森林群落类型:
常绿阔叶林:1300米以下;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300~1900米;
落叶阔叶林:1900~2100米;
亚高山针叶林:2100~2350米;
亚高山灌丛草甸:2350~2570.5米。
生物的“避难所”
梵净山不仅拥有古老的地质历史,以太子石和蘑菇石为代表;同时还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因为梵净山为第四纪冰川时期的许多生物提供了“避难所”,如梵净山冷杉、珙桐、梵净报春、梵净山点地梅、梵净山铠兰等珍贵植物和以黔金丝猴为首的珍稀动物。
梵净山冷杉
黔金丝猴(摄影/王勇江)
梵净山不仅拥有复杂的森林类型,而且它的森林生态系统也十分复杂。作为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小型哺乳动物,它们在梵净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梵净山的小型哺乳动物不只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初级和次级消费者(采食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等,并捕食一些无脊椎动物),同时,还是大型哺乳动物的食物。其中的啮齿类动物(代表动物有松鼠、仓鼠等),具有储食习性。秋季,它们将一些坚果类的植物种子或果实(主要是壳斗科植物,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组成物种)储藏,用于度过食物缺乏的寒冷冬天。而有些啮齿类动物(如松鼠、社鼠、针毛鼠和刺山鼠等)的记性很差,它们经常会忘记把食物藏在哪里。而那些被埋藏在土壤里的植物种子便会萌发、生长,这有助于森林里的树种更新,维持了森林物种组成的稳定。
隐纹花松鼠(摄影/何芳)
大山里的小“居民”
在梵净山的生态环境中,许多不为人熟知的小型哺乳动物为梵净山森林景观的形成和稳定做出了种种的贡献。那么到目前为止,梵净山到底发现了多少种小型哺乳类动物呢?
为了对梵净山生态系统有更完整的了解,2013年1月—2015年4月,我所在的课题组在梵净山进行了134天的野外工作,共采集到852个标本,发现了1个新种—梵净山管鼻蝠和1个新亚种—梵净山缺齿鼹,1个中国大陆新记录—单角菊头蝠,1个贵州省新记录—小纹背鼩鼱。
梵净山管鼻蝠(摄影/何芳)
单脚菊头蝠(摄影/何芳)
我们发现,梵净山目前有小型哺乳动物3目11科25属54种。其中食虫目12种、啮齿目27种、翼手目15种,由于这些动物大多在夜间活动,白天很难发现它们的踪迹,因此人们对它们不甚了解,这正是梵净山的另一种神秘,也是让人神往的所在。
梵净山小型哺乳动物的物种多样性非常高。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从常绿阔叶林到高山灌丛草甸,我们发现了许多与环境相适应的小型哺乳动物种类。
赤腹松鼠(摄影/何芳)
大卫鼠耳蝠(摄影/何芳)
巢鼠(摄影/何芳)
印度假吸血蝠(摄影/何芳)
无斑小鼯鼠(摄影/何芳)
这些鲜为人知的动物对于梵净山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但我们对于梵净山这一世界自然遗产地的认识,不能只因为这里有太子石、黔金丝猴、珙桐等有名的珍稀动植物,我们所做的是需要对它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如此才能给梵净山更完整和系统的保护。
撰文 / 周江 (贵州师范大学)本文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世界旅游日9月27日是“世界旅游日(World Tourism Day)”。世界旅游日是由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的旅游工作者和旅游者的节日。1970年9月27日,国际官方旅游联盟在墨西哥
人生总要去一次“梵天净土”吧!梵净山这个山名,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它是从"梵天净土"点化而来。梵净山亦是中国五大佛教圣地。自古以来,弥勒道场梵净山与文殊道场五台山、地藏王道场九华山、普贤道场峨眉山、观音道场普陀山齐名。是中国第13处世界自然
梵净山红云金顶,海拔2494米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坐高铁到铜仁南站,每天有固定的大巴到梵净山 ,票价35元1人,车程1小时左右,坐高铁到铜仁南站已经下午了建议到铜仁市区住一宿,第二天前往,驾车到从铜仁市区到梵净山全程约120.5公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出游小梵决定暂时充当一次客服把后台大家提问频率最高的问题汇总并收集答案于是,这周小梵到处“骚扰”各部门同事终于整理出了这篇《梵净山常见问题问答白皮书》帮大家系统解答梵净山旅游方方面面的问题本次问答不仅包含了常见的票务问题、
新华社贵阳7月7日电 题:云梯万步天路远——中国梵净山何以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新华社记者向定杰、汪军“我的家乡梵净山,红云金顶入云端;云梯万步天路远,风雨飘飘几千年。”一首广为流传的歌谣,唱出了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天生丽质。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境
中新网贵州铜仁5月31日电 题:探访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的“守护卫士”作者 寇中秋 朱子立 肖鑫在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太平镇管理总站河口管理站,翻开林管员队长张树成的巡护记录本,里面记录着他和队友们每天进山巡护的详细信息,厚厚的
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景区拍摄的佛光景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李鹤摄)新华社贵阳12月25日电(记者吴思、汪军)“这片原来都是荒坡,现在漫山遍野都是树。”程德林介绍起家门口的这片林子,高兴又自豪。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缠溪镇周家坳村
文丨崔霁云 图丨林火星 本刊图库7月2日,在巴林麦纳麦举行的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同意,中国贵州梵净山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增至53处,世界自然遗产增至13处,世界自然遗产总数超越之前
丨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贵州梵净山丨▲ 梵净山红云金顶。- 风物君语 -就在今天(7月2日)下午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贵州铜仁梵净山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和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这里不仅风光秀美,物种繁多更是一座佛教名
这是4月20日拍摄的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人机全景照片)。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铜仁市,是武陵山脉主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如今,梵净山分布着以黔金丝猴、梵净山冷杉为代表的2760余种野生动物和4390余种植物,是中
贵州有一个最独特的地标,叫梵净山,听名字就感觉好“佛系”。它有着地球上同纬度保存最完好、最典型的原始森林,也是黔金丝猴唯一的栖息地。就在7月2日,佛系的梵净山终于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成为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如今,贵州
来源:环球网-文旅频道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
当时,在波斯湾西岸巴林王国首都麦纳麦召开的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很多人开始以为听错了。没错,就是贵州铜仁的梵净山最终获表决通过。这里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是贵州省继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
9月27日,游客在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景区旅游观光(无人机照片)。秋日,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云雾缭绕、层峦叠翠。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9月27日拍摄的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风光(无人机照片)。秋日,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世界自然遗产
传说黔东有仙山,山上,弥勒和释迦牟尼曾为它争论不休,他们都想得到这座山的掌管权,但一直没分出个高下,无奈之下,玉皇大帝只能用金刀将山巅劈开,各管一半。于是灵山之巅就有了两座庙,中间仅一座天桥相连,天桥之下是万丈深峡。图片|遇见旅行-摄灵山上